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江南造船厂怎么参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福州必去十大景点推荐
- 2、列举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目的和次数
- 3、中国的造船厂都有哪些?有哪些属于国企和军企?具体的地理位置?
- 4、查一查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归纳一下当时郑和所到过的地方,并根据学过的地理知识,看它现在属于哪些国家
- 5、中国有哪些有名的船厂
福州必去十大景点推荐
1、三坊七巷5A景区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是福州旅游一定要去的地方之一。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4A景区
鼓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东部、闽江北岸,距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二十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五十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四十五景,是福州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是福州旅游必须去的景点之一。
3、青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4A景区
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州市永泰县岭路乡与莆田市涵江区交界处,是国家级AAAA重点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集峡谷、森林、瀑布、古火山口、高山牧场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为一体,主要旅游景点有九天瀑布、青龙瀑布、云天石廊、桫椤神谷景区及单独管理的天池草甸景区(中国云顶)。其中,云顶景区被誉为“福建的香格里拉”,有蒙古敖包似的建筑,又有兔耳岭高山草甸之美,花园式的高山景观。
4、石竹山风景名胜区4A景区
石竹山风景区位于福州市福清市石竹街道,有兔耳岭的怪石灵雄,千岛湖的湖光山色,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胜鼓山”之誉,为福建省道教名山,是福建旅游不得不去的地方。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龙窝、鹤影石、鸳鸯石、棋盘少、龟蛇石、蟠桃石、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山上有胜景石竹寺、狮子岩等128处,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区之一。
5、海坛岛
福州哪里值得一去?MAIgoo小编认为海坛岛值得一去!海坛岛,亦称平潭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境内,是平潭县主岛。海坛岛名胜古迹有三十六脚湖、石牌洋礁、仙人井、一片瓦和壳丘头遗址,有龙凤头度假村和坛南湾海滨浴场,主要特产有白沙蝴蝶干、平潭贝雕、平潭对虾、塘屿磹、紫菜等,富有名贵的黑、墨绿、芝麻等品种。另外,饮食方面的特产还有春卷、咸埘。
6、十八重溪国家风景名胜区
十八重溪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距市区约20公里,发源于县南古崖山尾东麓,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全区有各种各样的峰、岩、崖、谷、洞、石,均由火山岩构成,区内更有西溪瀑布、乌龙戏珠、大帽山、文笔峰、宝塔峰、三仙洞等景点,游客多从三、四重溪开始游览。景区东北部的大帽山,又名古灵山,海拔786.3米,MaiGoo小编认为登上山顶,十八重溪山水美景收进眼底,也是一番享受。
7、西湖公园3A景区
福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州市区中心区域,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福州西湖为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所凿,在唐末就已经是游览胜地;五代时,福州西湖成为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的御花园;到宋代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林则徐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西湖公园有苏州园林的别样风格,兔耳岭怪石奇观,是福州市民休闲好去处。
8、西禅寺重点寺院
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8座,占地7.7公顷,还有唐七星井《唐福州延寿禅院故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碑、五代慧棱禅师舍利塔、清康熙御笔《药师经》、清代壁画等。寺内玉佛楼,专奉海外侨胞捐赠的两尊玉雕佛像,一是坐佛,身高2.3米,为释加牟尼的坐像;另一尊是卧佛,身长4米,重10吨,为释加牟尼的卧像,是玉佛之一。观音阁内供千手千眼观世音,用29吨黄铜铸成。
9、中国船政文化景区4A景区
船政文化景区位于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端,距省会福州市中心仅12公里,北以江滨路为界,东南与马尾港码头、西与马尾造船厂相邻,南濒闽江,面积1平方公里,由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罗星塔公园、福建船政天后宫组成。
景区以具有世界唯一性的船政建筑群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再现清同治五年(1866年)以来马尾船政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中国近代航空事业发源地、近代中国新式教育发端,中法马江海战古战场的历史印记和文化遗存,是一处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船政文化为内涵的人文游览胜地,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和突出的人文精神。
10、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4A景区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又名福州植物园,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4A景区,是福州必去旅游景点之一。MAIGOO网编了解到,公园由于地理环境和森林的防护效应,形成了园区内特有的小气候,这里冬暖夏凉,夏季平均气温比福州市区低3-5摄氏度。森林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和负氧离子,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感受“森林浴”,被誉为“福州市最大的天然氧吧。
列举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目的和次数
次数:7次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长颈鹿。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由明宫廷画师所绘。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
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船队编制】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1、人数众多,组织严密
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
首先,人数多
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
第一次:27800人
第二次:27000人
第四次:27670人
第七次:27550人
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约明朝军队5个卫,每个卫5000-5500人;从现在看到的《武职簿》,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0人之间;170多;265人.我这里不是单纯地谈数量,而是说明一个科学道理,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很不容易.
其次,船队编制. 根据我们海军专业人员多年研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 从对郑和船队人员组成研究,编制是完善的、严密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航海经验,确保郑和下西洋的实现.
【发展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发展的海外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
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郑和还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
【航海装备-宝船】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我们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
肯定派
认为明史基本上正确,因为南京静海寺郑和残碑所记“两千料海船”,不是“宝船”,而是较小的“战座船”。
对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考古,发掘出一根约15米长的舵,和明史所述宝船大小相符。
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船坞宽可容20丈。
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1304-1377年)游记中早已纪录中国巨大的12张帆可载千人的海船。白图泰的纪录可作为12帆载千人的宝船的旁证。
质疑派
认为木材强度有限,过大的船体无法保证水密性,难以做长时间的航行。
根据南京静海寺郑和所立残碑记载,郑和首次出海宝船为“两千料”,根据他们推论,折合长约为长十五到二十丈,宽六到八丈左右。载重量约为五千吨。
至今未有人复制能够实际航行的四十四丈“宝船”。目前复制中的宝船多采用质疑派的说法。
即便采用质疑派的说法,郑和宝船仍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型船舶。
【航海技术】
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24/48 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故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体现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天文航海技术
中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 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2、地文航海技术
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
3、《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得以传世,多亏明代晚期作者茅元仪收录在《武备志》中.原图呈一字形长卷,收入《武备志》时改为书本式,自右而左,有图20页,共40幅,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幅.海图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其中明确标明南沙群岛(万生石塘屿)、西沙群岛(石塘)、中沙群岛(石星石塘),1947年民国政府内政部以郑和等命名南海诸岛礁,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该图与同时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图相比,《郑和航海图》制图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虽然数学精度较其低,但实用性胜过波特兰海图.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指出:关于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问题,米尔斯(Mills)和布莱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细的研究,他们二人都很熟悉整个马来半岛的海岸线,而他们对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郑和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国先进航海科技光辉,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伟大智慧,从而创造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程.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还有有许多超出于航海之外的解读。“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
郑和档案被毁之谜: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
《郑和出使水程》应当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账目等。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大批郑和档案失踪,给郑和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限制。
郑和发现美洲论:在2002年出版的畅销书《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中,前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加文•孟席斯提出郑和船队的分队曾经实现环球航行,并早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便已发现美洲和大洋洲的论点。
2006年1月16日,北京和伦敦的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同时展出一张1763年绘制的附注有永乐16年(1418年)的中国航海地图。该中国航海地图有详细的航海区域,以及绘画美洲、欧洲、非洲的的轮廓。除此以外,该图更附有对美洲土著(肤色黑红、头和腰戴羽毛),以及澳洲土著(肤色黝黑、赤身、腰部戴有骨制品)的描术。唯一缺憾是该航海地图中没有不列颠岛的记载。 根据该地图的收藏家中国律师刘刚称,他是在2001年以500美元从一个上海商人处购得该地图,并且因为读过上文提到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而得知该航海地图的历史重要性及意义。
郑和航行前后达28年,他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地,郑和赠给各国国王厚礼,以示友好,船队带去丝绸、瓷器、铜铁器、金银和其他手工业品交换当地特产。随行官员随时记录见闻。回航时,各国派使同来,赠珍宝特产给明皇帝,并与中国商人交换。友好的交往,扩大了贸易,也增进了了解。郑和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南洋等地的人民一直纪念这位和平友好的使者,在一些城市里,至今还保有纪念郑和的寺庙和胜迹。郑和七次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欧洲航海家哥伦布、华哥达·伽马的海上活动,都比郑和晚得多,他们几次航行,人数在100人左右,船只三、四艘,吨位最大的仅120吨。在航程、规模、组织等方面,郑和都超过这几个欧洲航海家
目的及意义:
目的:
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另说还有一个目的是寻找建文帝的行踪.当时明朝相对于周边和西欧国家来说是发达的,为了宣扬明朝的繁荣明成祖才让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力昌盛富强与海外各国交流.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方开辟新航线的目的不同,单求政治目的而不是经济目的.但他下西洋的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将我国的文化和技术传到了海外,宣扬了国威.同时也取的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和经济交流.但经济收益是很少的.
意义:
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明初郑和出使西洋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是中国拥抱外部世界的象征;郑和以多元宗教文化为先导,打通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实践,将中国的航海事业铭刻在世界航海史的里程碑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郑一钧在主题为《人类历史转轨时期伟大的和平实践》报告中提出,1405年,郑和首次下西洋,揭开了世界性大航海活动的序幕。郑一钧说,由于世界性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东西方交通为之大变,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逐渐打破了全球东西方之间、各大洲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这对人类社会与国际关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导致人类社会日益具有世界性,从此进入一个带根本性的历史转轨时期。在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生于东方的郑和航海壮举,让大批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海洋,在人类文明交汇的大舞台上,以伟大的和平实践,谱写了十五世纪初人类文明史上的壮丽篇章。台湾中华郑和学会理事王桂岩与郑一钧观点相近。王桂岩说,郑和率领两百余艘船只、两万七千余人员的庞大舰队出使远航,是世界航海史的空前首航,是了不起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将海上交通推上高峰,震惊了西洋的航海冒险家,激起了他们东来的欲望,进而使世人认识了海洋,开辟了海上航道,增进了世界经济繁荣及文化交流。
尝试建立和平和谐的国际社会秩序
专家们认为,与同时代的西方大航海不同,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人大航海,推动大批中国人以空前的规模走向海洋,是为了以中国人传统的政治道德理念,尝试建立和平与和谐的国际社会秩序。郑一钧说,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是以“仁”、“恕”为核心的价值理念。郑和使团在海外努力传播中华文教,与古代志士仁人所追求的大同理想,追求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大同”与“和谐”的理想,也是各国人民向往“世界大同”理想的一种表现,反映了海外各国人民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印度尼西亚三宝垄市儒学会会长林义彪从自己家乡人民对郑和的崇拜来表述郑和下西洋和平之旅的意义。林义彪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外关系的丰碑。郑和航海图也被以后的西方航海家所利用。他说,郑和下西洋,向各国推广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先进技术,传播了文化文明,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
郑和下西洋,固然有其贸易上的贡献,因为当时明代的陶瓷、丝绸、钱币等,多为东南亚各地人民所喜爱及需要;而产自南洋各地的香料、染料等,也为国内所需要,这种各取所需的现实,使郑和的远航彰显了贸易的重要性。但专家们认为,郑和远航影响之持久深远的,还是在文化交流方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海洋科技系教授琼斯把郑和下西洋传播东方文化的旅程称为传播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称其比穿越中亚的丝绸之路影响更为深远。王桂岩则认为,一方面,就中华文化的西传而言,郑和所到之处,往往立石纪功,宣扬中国文化;另一方面,西洋基督教大量传入中国,同时使西洋的数学、理化、天文等学术教材也随之传入,使西洋现代化的科技学术启蒙了当时的高级官员及知识分子,这也是郑和出使对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贡献
中国的造船厂都有哪些?有哪些属于国企和军企?具体的地理位置?
你好
中国主要的100家造船厂如下
现在的国有造船厂很多 能做军品的也很多 主要有 大连 沪东中华 黄埔 渤海
1.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2.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3.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4. 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5.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6.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7. 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
8.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10. 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11. 武昌造船厂
12.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
13.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金陵船厂
14.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15. 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
16. 浙江欧华造船有限公司
17.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
18. 扬帆集团有限公司
19. 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
20.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21. 广州黄埔造船厂
22.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23. 常石集团(舟山)造船有限公司
24. 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25.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26.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
27. 大连今冈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28. 江苏东方重工有限公司
29. 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30. 东方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31. 南通惠港造船有限公司
32.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33. 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34. 扬州科进船业有限公司
35. 舜天造船(扬州)有限公司
3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8厂
37. 福建省东南造船厂
38. 天津新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39. 江苏省镇江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40. 国营川东造船厂
41. 大连辽南船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一零工厂)
42. 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43. 浙江海丰造船有限公司
44. 芜湖新联造船有限公司
45.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
46. 江西江洲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47. 淮滨县江淮船业有限公司
48. 山东省威海船厂
49. 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
50. 大连船舶重工舾装有限公司
51. 九江银星造船有限公司
52. 山东大鱼岛造船有限公司
53. 荣成市寻山兴海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54. 浙江天时造船有限公司
55. 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
56. 宁波新乐造船有限公司
57. 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
58. 南京武家嘴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59. 扬州龙川船业有限公司
60. 台州枫叶船业有限公司
61. 浙江振兴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温岭市东升造船厂)
62. 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
63. 国营西江造船厂
64. 南通亚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65. 南京东嘉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66. 浙江方圆造船有限公司
67. 中海工业(广州)有限公司
68. 浙江宏信船舶有限公司
69. 青岛现代造船有限公司
70. 临海市江海造船有限公司
71. 临海市宏盛造船有限公司
72. 南通港闸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73. 重庆东风船舶工业公司
74. 吉宝(南通)船厂有限公司
75. 重庆市泽胜船务(集团)有限公司
76. 南京永华船业有限公司
77. 湖北华舟有限公司
78. 荣成伽耶船业有限公司
79. 宁波市东方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80.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宜昌船厂
81. 浙江合兴船厂
82. 九江同方江新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83. 荣成市泓运船业有限公司
84. 宜昌达门船舶有限公司
85. 国营青岛造船厂
86. 靖江南洋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87. 温岭市长宏造船有限公司
88. 荣成市石岛东海造船有限公司
89. 浙江腾龙造船厂
90. 台州海滨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91. 上海爱德华造船有限公司
92. 临海市航畅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93. 浙江金港船业股份有限公司
94. 临海市回浦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95. 乳山市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96. 宁波清源造船有限公司
97. 广州市番禺粤新造船有限公司
98. 浙江振宇船业有限公司
99.枣庄扬帆船舶有限公司
100. 蓬莱市渤海造船有限公司
查一查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归纳一下当时郑和所到过的地方,并根据学过的地理知识,看它现在属于哪些国家
郑和下西洋的航程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期就开辟了西航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两广地区,最远到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唐宋时期,中国的远洋船舶抵达波斯湾,到了红海和东非海岸.这在中国文献和阿拉伯文献中都有记载.元代著名的旅行家汪大渊在1330年和1339年两次乘商船到达桑给巴尔.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忽必烈皇帝曾经派遣使者访问马达加斯加.这些为以后中国人的航海奠定了基础.元代以前中国西航的远洋航线,船舶基本上是进行沿岸航行,船的规模、数量和人数、航行的次数,持续的时间都远不及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使中国的远洋航行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开辟了一些新航线,形成了多点交叉的海上交通网络.
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 第一站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 有学者对航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郑和重要航线有56条,航线总长15000英里.
如开辟了古里到溜山到东非索马里摩加迪沙(木骨都束)、卜喇瓦、肯尼亚的麻林地.并向南航行到比剌(莫桑比克港)、孙剌(今索法拉港).分船队进入了德拉戈阿港附近附近的南非风暴区,远远超过了季风航行的要求.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从航海发展史角度看,比较成熟,具有创新性的突破,为以后的航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 (今科泽科德)。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七月,沿同样的路径至古里。第三次从永乐七年九月到永乐九年六月,以东印度洋为中心,从爪哇、苏门答腊往锡兰,又北上印度东海岸,抵孟加拉湾,然后折回马六甲海峡,在马六甲修筑城塞后返国。第四次从永乐十一年十月到永乐十三年七月,又经东印度海岸折往波斯湾,到达霍尔木兹。也有认为这次远航到达东非沿海的。第五次从永乐十五年秋到永乐十七年七月,与前次航线相同,抵波斯湾,又另分一支船队经由阿拉伯南岸远航到东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腊瓦、马林迪等地。第六次从永乐十九年春到永乐二十年八月,除驶入波斯湾外,另有分队绕东非沿海诸港口航行。第七次从宣德六年元月到宣德八年七月,进行了经由印度西海岸入波斯湾的最后一次航行。这次,郑和的部下到达了阿拉伯的麦加。
中国有哪些有名的船厂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连船舶重工),是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控股的国内规模最大、建造产品最齐全、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现代化船舶总装厂。大船重工为我国国防和海军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建国以来共建造了44个型号、820艘舰船,是我国水面舰船研制生产实力最强、为海军建造舰船最多的船厂。共和国第一艘炮艇、第一艘导弹潜艇、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第一艘油水补给船等都是由大船重工建造的,被誉为“中国海军舰艇的摇篮”。
2.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国船舶(证券代码:600150)"的全资子公司。十年来,公司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沿着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目标稳步向前迈进,不断用数据书写着企业发展的新篇章。如今,公司规划占地总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年造船能力700万载重吨以上,造船总量和经济效益连续多年稳居国内造船企业首位,被誉为"中国第一船厂"。
3.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五大造船中心之一。公司是既造军用船舶、民用船舶,又造大马力船用柴油机和大型钢结构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上海东部的黄浦江两岸,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码头岸线2800米;拥有360X92米大型干船坞1座,600吨龙门吊2台,12万吨级浮船坞、12万吨级和7万吨级船台各1座,2万吨级以下船台3座。公司为国内外船东建造过各类大中型集装箱船、LNG船、LPG船、化学品船、滚装船、浮式储油轮、成品油轮、原油轮、散货轮、客船、特种工作船、军舰和军辅船等共计3000多艘。船品除满足国内用户需要外,还远销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船东的好评。公司目前已具备年造船生产能力200万吨。公司建造的南浦大桥、京城大厦、大庆电视塔、上海证券大厦和干式30万立方米煤气罐一大批标志性的大型钢结构工程,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4.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全国地方船厂建造万吨轮的先河,到目前为止,已先后为丹麦、巴哈马、英国、德国、意大利、马绍尔群岛、土耳其、希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造了入ABS、RINA、LR、NK、GL、DNV、BV等船级社的73400吨成品油轮、52300吨散货轮、35000吨大湖型散货轮等各类船舶近50艘。公司主要产品为73000吨油轮、114000吨级油轮、163000吨级油轮、176000吨级散货轮、115000吨级散货轮、80000吨级散货轮、30000吨级散货轮、4000~6000TEU集装箱船。
5.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渤船重工),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骨干企业之一,前身为辽宁渤海造船厂,2001年7月18日经债转股更名为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是我国集造船、修船、钢结构加工、大型水电设备制造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和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基地。
6.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6月7日,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经成立于1954年的广州造船厂改制设立,同年在香港(0317)和上海(600685)上市,是中国首家造船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属下华南地区重要的现代化造船核心企业。公司享有自行进出口权。至今,公司先后荣获“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品牌500强”等荣誉称号。
7.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
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以50000DWT级以下干散货船、3000TEU以下集装箱船等船舶为主。公司已通过中国船级社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产品质量得到了CCS、LR、GL、ABS、BV、NK、DNV等主要船级社及来自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挪威、意大利和东南亚国家船东的好评。公司造船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已跻身中国造船企业前列。
8.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军工造船企业。它创建于1865年(清朝同治四年),历经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船坞、海军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1996年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上海市黄浦江西岸及长江口崇明岛南岸,占地总面积约163万平方米,码头岸线总长约2750米。公司主要造船设施由7万吨级船台一座,8万吨级干船坞、3.5万吨级干船坞各一座及5.3万平方米船体加工车间和钢板预处理流水线,主要修船设施有10万吨级浮船坞、4万吨级浮船坞各一座。公司拥有完备的造修船配套设施,并具有上海市钢结构、网架工程施工一级资质证书。公司研发、设计技术实力雄厚,拥有与中国船舶工业第十一研究所联合开发的船舶制造三维设计系统SB3DS等10余项高端自主知识产权专利。
10武昌造船厂
武昌造船厂,于2009年2月28日改制为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制驶入市场,简称"武船",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武船"始建于1934年6月6日,当时名为"武昌机厂",1937年改为"湖北省航业局修船厂",抗战期间内迁四川改为"湖北省万县机械厂",1947年在文昌门设立武昌分厂,解放后成立"江汉船舶机械公司",1953年改为"武昌造船厂",2009年2月改制为"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和以造船为主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企业。
关于《江南造船厂怎么参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