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三五造舰计划
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到底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今天给大家做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墨子号”——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
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三、中国天眼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2018年4月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
四、天舟一号
天舟一号,代号“TZ”,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货运飞船,是向天宫二号进行货物运输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计划中“第二步”的收官之作。
五、C919
C919中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
六、“鲲龙”AG600
鲲龙-600(AG600):是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2018年10月20日9时05分,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起降。
七、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截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沉管隧道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
八、嫦娥四号
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的航天器。
九、“山东号”航空母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又称:002航空母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一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也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国产航母,舷号为“17”。 该舰于2017年4月26日在大连正式下水,2018年5月13日开始海试,2018年5月18日完成首次海上试验任务,2019年12月17日,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
十、天问一号
2020年7月发射,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此次火星探测任务要一次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天问”取自于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天问》。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
2. 145造舰计划
片尾曲叫: CLOSE YOUR EYES。
《男人们的大和舰》是由日本东映映画制作、发行的145分钟影片。
该片由佐藤纯弥编剧、执导,反町隆史、中村狮童、铃木京香、松山健一、长岛一茂等主演,于2005年12日17日在日本上映。
该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的纪念作,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击沉的战舰“大和号”及其船员,讲述了一个关于军国主义梦想、信仰破灭的时代故事。
3. 中国海军十四五造舰计划
中国第一所水中兵器研究机构1958年4月成立。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是我国水下武器装备及其发射装置总体技术研究所, 1958年4月创建于上海复兴岛,先后在上海、扬州、洛阳、昆明、西安等地建址,目前所部设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昆明和上海分别建有分部和技术工程部。
50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水中兵器事业和七〇五所的发展非常重视,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该所视察工作,对七○五所改革发展工作进行指导。在中央和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下,在全所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七〇五所已发展成为专业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军民结合型研究所。
七〇五所现有职工15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贴和省部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专家60多人,研究员120人,具有高级专业职称500多人;设有博士、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惯性技术学校会的理事单位,现已形成了一支专业技术配套、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经验丰富的科研队伍。
4. 十四五海军最大规模造舰计划
我国正在发展半导体产业,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在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医疗仪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中美贸易摩擦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刺激下,国家层面和行业企业均开始推进半导体核心技术国产自主化,实现供应链安全可控,加速了半导体器件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国家计划把大力支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写进目前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必将推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器件和应用技术的大力发展。”
5. 十四五最大造舰计划
应该是吉利控股集团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级“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吉利集团总部设在杭州,目前在浙江宁波、临海、路桥、上海、兰州、湘潭等地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变速器的生产能力。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美人豹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八大系列发动机及八大系列手动与自动变速器,成为轿车行业为数不多的发动机、变速器实现自产自给的企业。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知识产权。
6. 十四五大型军舰建造
十四五我国重点产业不全是制造业。
十四五重点发展七大产业。
其中的高端制造业业属于第二产业,即制造业。
1.是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
第一,以5G、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虽然没有直接提,但提到了数字中国,这也是实现产业高端化的重要载体。从中上游的主设备商、芯片半导体,到中下游的人工智能、光学、车联网等都有机构重点推荐,但确定性更高的是上游,尤其是芯片,几乎是每个机构报告的必备要素。
第二,卡脖子的关键领域,产业链安全角度加强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例如集成电路产业链、光伏新能源产业链、高端制造产业链等,特别是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研发投入占比较大的环节。第三,前沿科技,以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为代表,机构相对更看好的是人工智能和量子科技,前者目前的应用进展较快,后者是国家近期重点支持的技术。
2.高端制造和产业升级。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十四五”进入5G时期后,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智能制造等方式,将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即通过工业机器人,以及工程机械向人工智能的转型,达到最终产业转型的目标。二是军工,军工也涉及到很多高端装备制造,现在急需升级,看好武器装备建设期到放量期的机会。
3.是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内循环关键是内需,内需关键是消费升级。消费的方向一是绝对刚需的必选消费,疫情期间依然坚挺的食品饮料,白酒、调味品等行业都是机构看好的重点;二是个性化新消费,比如小家电的火爆,以及定制家居的流行,显示出新消费引领潮流的趋势。三是人口老龄化相关消费,主要是大医药行业的机遇,尤其是其中的创新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CRO等赛道,相关的健康养老产业也会逐步成熟,涌现出一些龙头企业。四是教育相关消费,主要是K12在线教育。五是免税和跨境电商等主题。
4.是美丽中国和绿色发展。深化绿色低碳发展,新能源前景广阔,重点是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快新能源发展,提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比重。当前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非石化能源比重的大幅提升,关注环保经济,新能源将是增量主体。随着绿色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未来光伏和风电的装机量大幅提升,各个机构基本也以光伏和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列入关注重点。还有近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即将公布,新能源车、电动汽车迎来发展良机。
5.国家安全和国防军工。大国博弈和地区冲突还会继续,军工行业规划投入明显提升,快速增长,重点关注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电子、核工业六大细分方向,特别是航天装备和航空需求最为旺盛。
6.金融发展与资本改革。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金融体系强化支持实体经济,注册制改革利好非银金融板块龙头。主要是以下三个方向:一是证券市场体量增长、活跃度提高,券商行业有望受益;二是居民资产配置专业化、机构化趋势下,资产管理行业有望受益;三是人口结构变化和资产配置需求增多,保险行业有望受益。
7.土地改革和粮食安全。重点关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主线,一是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二是土地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土地流转、宅基地改革等主线;三是农村产业融合、现代农业;四是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