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河破冰船
刻赤海峡位于克里米亚半岛与塔曼半岛之间,是连接黑海和亚速海的唯一通道,也是俄罗斯内河航运与海上航运,南下通向黑海和地中海的重要水上通道,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一、刻赤海峡概况
1、海峡通两海
刻赤海峡是连接黑海和亚速海的唯一通道,海峡长约35公里,宽3-15公里,深5-18米,属于自然条件复杂、地震多发的过渡地带。刻赤海峡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量为340-370毫米,霜冻天约55-60天。
刻赤海峡两端的海岸大部为岩质海岸,局部为沙质海岸,底部布满淤泥,冬季有浮冰。在新静海期,刻赤海峡海岩层厚达40米,特别是在亚速海与海峡之间存在一个浮冰群,有些地方的冰层厚度约为10厘米,这对克里米亚大桥的带来了影响。
亚速海是一个陆间海,西面是克里米亚半岛,北面是乌克兰,东面是俄罗斯,只有通过刻赤海峡与黑海相连。亚速海长360公里,宽180公里,面积为39000平方公里。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为7米,最大深度为14米,海底相对平坦,深度从海岸到中心逐渐增加。亚速海海水较淡,顿河和库班河注入大量淡水,刻赤海峡的狭窄限制了与黑海的水交换,确保海水盐度相对较低,约为海洋盐度的三分之一。
亚速海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干燥,在秋冬季节,西伯利亚的反气旋会影响天气,导致风大浪高,海浪在塔甘罗格湾达到6米,在南部海岸附近达到2-4米。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将亚速海冬季的温度从通常的-1到-5°C降低到-30°C以下。夏季的平均温度为23-25°C。海水的浅层和低盐度使亚速海在冬天容易结冰,从北部7公里到南部1.5公里的快速冰带可以在12月底到3月中旬出现,在使用破冰船之前,航行在冬天停止了。
亚速海渔业资源丰富,共有鱼类183种,近年来的年捕获量为30万吨,其中约一半是有价值的物种,如鲟鱼、沙丁鱼、梭子鱼、鳀鱼等。锡瓦什泻湖和阿拉巴特斯皮尔地区是传统的制盐工业中心。
2、海峡有一岛
刻赤海峡中横卧图兹拉岛,岛屿狭长,形状像一个喷口,长4公里,最宽处仅600米,属于沙质冲击岛,由于多年海浪泥沙堆积,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誉为刻赤海峡的门户。当地居民大多数为俄罗斯人,行政上属于刻赤。该岛被用作2018年5月开通的克里米亚大桥的一部分,将克里米亚半岛与俄罗斯大陆连接起来。
3、海峡有一桥
克里米亚大桥被称为俄罗斯的“世纪工程”,是俄罗斯最长的大桥,也是欧洲最长的大桥。大桥横跨刻赤海峡,长约19公里,跨海部分长7.5公里。该桥修建路线始于俄罗斯塔曼半岛,通过现有5公里大坝和图兹拉岛穿越刻赤海峡,环绕阿克布伦海岬北部,最后前往克里米亚半岛刻赤港海岸。克里米亚大桥于2016年2月开建,2018年5月开放汽车通行。大桥共规划4条公路行车线和2条铁路线,主航道区域的桥梁距海面35米,公路桥段能同时承载4万辆车行驶,铁路段每天容纳47对火车通过。通航拱桥为长227米,高35米的水镜拱弧造型。通航拱桥的建设不会影响船只通行。克里米亚大桥意义非凡。
一是连心桥。这座大桥必将成为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本土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铁路桥建成后,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本土之间每天能够往来4万辆汽车与47对列车,人员、货物以及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都会使半岛更加依靠俄罗斯本土,而逐步摆脱对于乌克兰的经济依赖。取道克里米亚半岛,大桥将使高加索地区至欧洲国家的路程缩短七八百公里。
二是安全桥。从军事层面考虑,这座大桥也有利于俄军能够更快的部署到克里米亚半岛,从而加强对于该地区的控制,扩大在黑海的军事辐射,以应对美国及北约近期在黑海沿岸的军事动作。
三是战略桥。克里米亚大桥修建之前,乌克兰亚速海各港口的进出刻赤海的通行宽度约为7.5千米。而大桥设计时,以密集的桥墩阻塞了大部分的通行区域,只留了227米的通行区域。乌克兰要进入刻赤海峡的船只,不得不全部集中到这个狭小的桥洞门口,俄罗斯可以控制乌克兰在亚速海海域的港口经济。
4、海峡有一港
刻赤海峡西北岸有著名的刻赤港,是进入亚速海货船的转运站,随着克里米亚大桥的通车,刻赤港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刻赤港拥有15万人,作为一个2600年前的古希腊殖民地,刻赤被认为是克里米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今天,它是克里米亚工业、交通和旅游中心之一。刻赤港建筑材料、食品加工和轻工业在城市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刻赤还是一个渔业船队基地和许多鱼类产品的重要加工中心。刻赤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和历史古迹,旅游业发达。
二、刻赤海峡地缘
(一)刻赤海峡是战略通道
刻赤海峡不仅是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本土最为接近的一端,也是亚速海对外的唯一出海口,每年通过船只9000艘。刻赤海峡是控制河海联运的战略要冲、对外贸易的便捷航道,尤其是面对黑海国家和地中海、中东地区的重要窗口。亚速海沿岸船只穿过刻赤海峡进入黑海,再通过土耳其海峡进入地中海,随后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得到刻赤海峡,可以使亚速海“内湖化”,扩大战略纵深,维护国土安全。
(二)刻赤海峡是掌海陆节点
从战略意义上说,防守克里米亚半岛,就必须控制刻赤海峡,保住了刻赤海峡,也就控制了克里米亚半岛。刻赤海峡近可控制黑海,远可前出地中海,从南翼包抄欧洲,并通过与波罗的海和北冰洋的制海权南北呼应。特别是克里米亚大桥建成后,刻赤海峡作为海陆节点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提升,成为俄罗斯向克里米亚投送力量的最快捷通道。控制刻赤海峡,可以保护俄罗斯南部海上通道,打破北约的围堵,避免北约军舰开进亚速海,有效扩大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三)刻赤海峡是控制绳索
失去克里米亚和刻赤海峡的乌克兰,海洋地缘环境急剧恶化,其亚速海的港口陷入被封锁的境地。作为继承自苏联时代的乌克兰东部经济区的一部分,马里乌波尔和别尔江斯克的经济支柱都是本地的钢铁产业。该地区依靠南通亚速海、北连顿巴斯的地理位置,以及运力强大的海上运输线和铁路网,一直保持着持续发展势头。俄罗斯控制刻赤海峡后,乌东南部地区陷入了产业链条和交通断绝的困境,经济发展难以为继。乌克兰作为桥头堡遏制俄罗斯的战略地位受到削弱
2. 破冰船下水
俄罗斯五十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最初命名为“乌拉尔“号)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它于1993年开始建造,原准备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并在50周年纪念日前后下水,也为此起了船名:“五十年胜利号”号,但由于资金短缺,该项目中途被迫叫停,直到90年代末才恢复对该项目拨款。该船于2006年建成下水试航,2007年正式交付使用。船长159米,宽30米,有船员138名,满载排水量2.5万吨,最大航速21节,航速为18节时最大破冰厚度2.8米,总功率为 75000匹马力,船上装有两个核反应堆,装有最新的卫星导航和数字式自动操控系统, 另外船上装备的6艘救生船也是为在冰区救援航行所特制的。 是世界上最新,最大,也是最先进的核动力破冰船,这也使得它成为俄罗斯众多“北极”级核动力破冰船里的巨无霸。
3. 万吨破冰船
破冰船不同等级破冰能力和钢板厚度不同。万吨级破冰船船头钢板厚度不少于五厘米。船侧钢板四厘米。破冰船是用于破碎水面冰层,开辟航道,保障舰船进出冰封港口、锚地,或引导舰船在冰区航行的勤务船。
破冰船船头外壳用至少5厘米厚的钢板制成,里面用密集的型钢构件支撑,船身吃水线部位用抗撞击的合金钢加固。
4. 中国民间破冰船
2020年1月16日 浙江 舟山岛
小雨将歇,时值远航。
五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科学工作者,陆续登上破冰船。张昕宇、梁红站在码头上,梁红手持一瓶香槟许愿:“祝愿北京海洋领导者号,平平安安!”然后将香槟砸向船头,掷瓶礼毕。
“呜——”起航汽笛长鸣。舰桥上操纵台前,张昕宇郑重地推动了第一杆,破冰船拔锚起航,开启了全球民间破冰船的第一次南极探索之旅。
所有的船员、志愿者和科学工作者们,还沉浸在起航的喜悦,和对接下来征途的憧憬之中,张昕宇一个人悄悄地钻进了船长室,此刻他的心里五味杂陈。
七年来不曾幻灭的再赴南极执念,六年来倾注的无数心血,每时每刻都紧绷的心弦……道不尽的阻力,说不出的苦楚,卸不掉的压力……起航时刻,各种情绪一块儿涌上心头。极少有情绪波动的张昕宇,这会儿终于绷不住了,掩面哭了起来。
心有灵犀的梁红赶来,这些年来的付出、辛苦、煎熬……从西方的技术封锁背景下艰难的买来破冰船、以个人之力撑起这种以举国之力打造的重器艨艟、多方斡旋处理船只的入籍和维修及改造、为保障南极行的顺利做的无数准备……凡事种种,只有眼前的爱人最能懂。
起航时刻,这些年两人一块儿饱尝的百般滋味涌上心头。他们没有多的言语,只是相拥大哭。
耗资过亿,侣行夫妇破冰船南极行破冰年鉴
2013年2月23日 南极 乔治王岛
时间拨回7年前。历时234天,航程18000海里之后,张昕宇、梁红驾驶“北京号”帆船,抵达南极长城站,并顺利在这里完婚,实现了儿时的承诺。
历尽千辛万苦,渡尽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抵达梦想彼岸的满足感,以及新婚的喜悦之情中,张昕宇在乔治王岛西望,看向无垠无际的雪白原野。他们抵达的只是南极一角,这片广袤的大陆,还有太多的未知和神秘,在吸引着他。
耗资过亿,侣行夫妇破冰船南极行破冰年鉴
2015年12月 北京
驱车自驾中东归来,张昕宇、梁红洗去一身硝烟和征尘,无暇修整,他们在网上查找着关于飞机和破冰船的资料。
这几年来,再赴南极的念头一直没有消停过。帆船南极行之后,张昕宇心里并未后怕上次大航海时,经历的惊涛骇浪和九死一生,而是还有着更为疯狂、执着的计划:自驾国产飞机飞抵南极点,以及驾着破冰船破冰南极。
耗资过亿,侣行夫妇破冰船南极行破冰年鉴
2017年4月 巴西 福塔雷萨
两个月前从哈尔滨太平机场出发,张昕宇、梁红开启了中国人自驾国产飞机的首次环球飞行之旅。
这趟航程除了要完成挑战国产飞机首次环球飞行记录的民族空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飞抵南极点。
一路飞跃了远东的蛮荒勘察加、白令海、北美大陆、加勒比地区之后,因为一些意外的耽搁和飞机故障的修理,错过了飞赴南极的季节。在巴西,他们无奈地选择了暂时放弃西飞南极计划,转而向东,进行另一项同样艰难卓绝的挑战:中国人自驾国产飞机首次跨越大西洋。
耗资过亿,侣行夫妇破冰船南极行破冰年鉴
2017年 11月 韩国
经过多年的联系、沟通和商谈,一艘红色的破冰巨舟终于停在了张昕宇、梁红面前。从这天开始,面前这艘破冰船属于了他们,张昕宇也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合法拥有这个级别破冰船的个人船东。
在4年前的那次帆船南极行结束后,梁红说过一句话:“一个船东最高兴的日子有两天:接船那天和卖船那天。”
现在,一艘更大的“玩具”摆在了他们面前,短暂的喜悦感过后,原船的工作人员在甲板上摆了个燃烧桶,将船只的相关资料全部当面烧毁。这些信息,西方世界对于中国依然处于技术封锁状态。
接下来迎接张昕宇和梁红的,将是更加纷繁复杂的学习,和耗费精力、财力的入籍、维修、改装等。
耗资过亿,侣行夫妇破冰船南极行破冰年鉴
2018年7月 中国 天津港
张昕宇站在破冰船的舰桥里,指挥着船只缓缓进港。这艘原名“IKALUK”的破冰船,经秦皇岛锚地停留休整后,进驻天津港,改名“Beijing Ocean Leader”,北京海洋领导者号。
在这儿,它将进行为期四百多天的检修、改装等工程。
机械狂人张昕宇,以最短的时间,摸熟了这个庞然大物的每一个系统、每一条线路、每一颗螺丝,然后亲自制定了维修和改造计划。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张昕宇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到了破冰船上。经常结束了国外或者其他城市的工作,半夜抵达首都机场,然后马上驾车直奔天津港。
只要有空,他就泡在船上。不断地去熟悉再熟悉船上的每一个细节,紧盯维修和改造进度,手把手地去教会团队其他相关成员和船员相关技能和操控。
耗资过亿,侣行夫妇破冰船南极行破冰年鉴
2020年2月23日 南极 罗斯海
经过一个多月的乘风破浪,“北京海洋领导者”号破冰船,终于抵达南极。随船极地科研工作者们,终于抵达了魂牵梦萦毕生的圣地;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也终于踩上了梦想的南极冰盖。
驾驶着贝尔-212舰载直升机负责运输和保障的张昕宇,盘旋在南极上空,却成了此刻唯一一个无法踏足南极的人。
他遗憾吗?当然遗憾。七年来近三千个日夜的重回南极梦,六年来付出的无数心血和精力,出航一个多月以来每分每秒的警觉和压力,此刻目的地近在咫尺,他却无缘涉足。
他满足吗?他也满足。这趟南极行的主要心愿,他都达成了。
首先,帮助年轻人们圆梦,这些履历、背景迥异的年轻人们,此刻每个人的眼眸里都闪耀着梦想成真时分的光芒。然后,第一次民间助力极地科考的成功;沿途和南极的科学实验全部超额完成,他们完成了我国首次全航段气象采样、我国首次全航段海水表层采样,还发现了两个待定的可能新物种;除此之外,还成功在南极建立了第一个无人值守气象站,这也是泱泱中国在南极的第17个气象站。
以及,他内心里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马斯洛需求的塔尖,便是自我价值。已经行遍万里路,上过天下过海、上过冰川下过火山、穿过战区进过雨林的张昕宇,他的自我价值体系里,早已不是口号上的“我来到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而是朴素的“我做到了”,We made it。
是的,他做到了。他梦想再回南极;他梦想侣行变成我们的侣行帮助更多人圆梦;他梦想做到民间助力极地科研的表率,彰显中国民间软实力;他梦想为科学和环保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譬如人类日常生活造成的海洋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的影像,譬如澳洲山火烟尘漂到南极加速冰盖融化的厄尔尼诺效应……他竭尽全力,用心践行,希望籍此影响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地球、影响未来。
他做到了,接下来希望是我、无数个我们,也能够燃起心中火焰,做到那些愿做到的、想做到的;希望是更多有梦想、有能力的民间个体、企业,也能够将目光投向南极,将环保的态度摆在心间。
耗资过亿,侣行夫妇破冰船南极行破冰年鉴
2020年4月23日 中国 天津港
历时99天,航程15400海里,张昕宇、梁红做到了此次破冰船南极行最重要的一件事:将所有人平安带回去,再平安带回来。
自阿蒙森·斯科特的探险队首次南极行开始,几个世纪以来,这片冰封大陆吸引着无数的探险者和科研工作者、梦想者。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无数人在途中或者梦想之地殒命、无数的舰载机在西风带飞行时发生空难。
破冰船成功抵达南极,完成极地科考目标和圆梦之时,最重要的,便是全员安全回家。
在全球疫情阴云的笼罩下,“北京海洋领导者”号破冰船,沿途无法靠岸补给。在绝处张昕宇通过调整发动机组合、借洋流、风向等一切办法,终于成功率船返航。无意中也创造了另一项纪录:全世界唯一一艘从北半球出发无补给成功返回北半球的破冰船。
在特殊的环境下,没有散伙饭,众人在码头星散,但是2020年的这次破冰船南极行的经历,一定会长存于每个人终生的记忆里。
张昕宇、梁红和侣行团队,前无古人的全球首次民间破冰船助力极地科考南极行,也将永载史册。
耗资过亿,侣行夫妇破冰船南极行破冰年鉴
5. 内河船整治
答:内河滩涂不可以承包。因为内河滩涂不是农田,不能用农田的管理方式实行承包管理。它归河道管理部门、按照河道管理规定进行的河道管理,其管理目的是要保障河流的正常泄水,确保下游百姓的正常生活,避免农田、设施遭受洪水侵害。因此,不能进行与河道治理无关的承包。
6. 我国的破冰船
“中山大学极地”号由民营企业家张昕宇、梁红夫妇捐赠给中山大学,用于支持中山大学开展极地研究工作。
据了解,为了购买这艘破冰船,张昕宇、梁红经历了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困难。历时三年,辗转多国,终于把这艘船开回了家。这是中国首艘由民间筹资购买的破冰船,而张昕宇是全世界唯一合法拥有这个级别破冰船的个人。
7. 破冰船内部
目前俄罗斯使用的破冰船建造于1993年,它也是目前已经服役的最大的破冰船。该型破冰船采用核动力作为动力系统,满载排水量达到2.5万吨。虽然已经拥有世界顶级的破冰船,但是俄罗斯造出了更顶级的机械巨兽,这就是北极号核动力破冰船。它的长度达到173.3米,宽度为34米,排水量高达3.3万吨。据俄罗斯方面的报道称,整个北极号项目总共投资了369亿卢布,约合6.4亿美元,北极号核动力破冰船2016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造船厂正式下水。
北极号破冰船是由高强度的厚钢板制成的,船头外壳能够随时破碎厚度达到3米的坚冰,内部充满了密集的型钢构件。该型破冰船由新一代的双RITM-200反应堆装置来作为其动力系统,最大可以产生175兆瓦的功率。俄罗斯方面声称,在北极号核动力破冰船投入使用之后,将增强俄罗斯在北冰洋的浅海区和深海区工作。除了进行极地工作使用之外,它还可以帮助北冰洋上的船只通行,最高能够保证10万吨级别的货船畅行无阻。除了北极号核动力破冰船之外,俄罗斯在破冰船领域作为全球最强者,还建造了同级别的西伯利亚号和乌拉尔号。
8. 港口破冰船
一般情况下是不可以的。破冰船是开辟航道用船,战列舰是海上战斗舰且属重炮巨舰。
破冰船是用于破碎水面冰层,开辟航道,保障舰船进出冰封港口、锚地,或引导舰船在冰区航行的勤务船。分为江河、湖泊、港湾或海洋破冰船。船身短而宽,长宽比值小,底部首尾上翘,首柱尖削前倾,总体强度高,首尾和水线区用厚钢板和密骨架加强。推进系统多采用双轴和双轴以上多螺旋桨装置,以柴油机为原动力的动力推进。螺旋桨和舵有防护和加强。破冰时,首部压挤冰层在行进中连续破冰或反复突进破冰。
9. 中国在建破冰船
7年更换一次燃料
俄罗斯“西伯利亚”号核动力破冰船下水,该船为22220型LK-60YA级系列核动力破冰船的第2艘,总长约173米,型宽34米,排水量为3.35万吨,可破除3米厚的冰层,配备有2个功率为175兆瓦的RITM-200核反应堆,需每7年添加一次燃料。可冲破将近3米厚的冰层。俄罗斯也是世界上较早建造核动力破冰船的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即开始建造核动力破冰船,在5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建造了9艘核动力破冰船。1957年,世界第一艘以核反应堆作为动力驱动的破冰船“列宁”号下水;1977年,苏联“北极”号破冰船首次独自航行至北极。
俄罗斯现役的破冰船包括30艘常规动力船和6艘核动力船,分别是“俄罗斯”号、“苏联”号、“亚马尔”号、“50年胜利”号和“太梅尔”号、“瓦伊加奇”号。其中,前4艘核动力破冰船属于“北极”级,每艘均配备2个7.5万马力的核反应堆动力装置,吃水深度为11米;后2艘核动力破冰船专为浅水适航而造,吃水深度为8.1米,各配备1个4万马力的核反应堆。这些核动力破冰船大都建造于苏联时期,均由波罗的海造船厂承建,未来几年使用年限到期后将逐步退役。
10. 国内破冰船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简称“雪龙”号,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中国于1993年从乌克兰进口后按照中国需求进行改造而成。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雪龙船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