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科考船有哪些(中国科考船图片和简介)

时间:2022-12-09 08:57 点击:194 编辑:邮轮网

1. 中国科考船图片和简介

科学考察船

科学考察船,是指用于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等特殊任务的船舶,如美国ATLANTIS号、英国JAMES COOK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科学考察船

基本介绍

用于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等特殊任务的船舶。结合美国ATLANTIS号、英国JAMES COOK号、挪威G.O.SARS号和日本CHIKYU号等科学考察船综合分析国外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对我国现有的科学考察船现状进行分析与对比,提出我国发展海洋科学考察船的方向。

2. 中国科考船名称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于2012年7月2日从青岛启航,历时85天,总航程17000多海里,创造了我国历次北极考察时间和航程的新纪录。此次随队从国内出征的科考队员共有83人,其中2名分别来自冰岛和法国的外国籍极地研究人员为雪龙号的北极科考之旅增添了一抹别样色彩。

3. 科学考察船是什么样子的图片

科学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艘5600吨的海洋科学考察船。此船配备先进的海洋调查仪以及卫星系统,导航系统,可进行地质、地球物理、气象、化学、生物和环境保护等综合调查。模样呈菱形,船长60多米,船宽10米左右,最大航速11.5节。主要用于调查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等特殊任务的船舶如美国的ATLANTIS号等。

4. 中国海洋科考船

1984年11月20日 我国首次赴南极洲考察船队启航。

1984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赴南大洋、南极洲考察队启航出征。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和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举行隆重的启航仪式。海军政委李耀文、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南极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分别将五星红旗、镌有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题词的铜匾和“中国南极长城站”铜质标授给考察队。

11月20日,“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和海军“J121”打捞救生船,并肩昂首停靠在黄浦江边,两船主副桅上按照航海的最高礼仪挂“满旗”,向祖国和人民致敬。10点05分,南极考察编队总指挥、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德鸿向领导请示启航,指挥台上一声令下,汽笛长鸣,考察船在鼓乐声和鞭炮声中徐徐离开码头,驶向黄浦江口。

按照计划,南极洲考察船队以18节(每小时18海里)的速度不间断地驶往太平洋彼岸。编队将于12月中旬抵达阿根廷南端火地岛上的乌斯怀五港,经短期停留后直插南极半岛,1985年1月到达目的地。

我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是1984年10月8日上午在北京成立的。这支考察队在南极半岛地区的亘古荒原上建立我国第一个夏季科学考察站,并开展对南极的多学科综合考察工作。

我国进行的首次南极科学考察,包括两大部分:南极设站及考察、南大洋考察。将有数百名航海人员、科学工作者及施工人员分乘两艘万吨级远洋轮参加这项远涉重洋的壮举。有关方面已经组成了这次考察的指挥机构,由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德宏担任总指挥。担负南极登陆建站及科学考察工作的南极考察队由50人组成,他们分别来自10余个部门的20多个单位,年龄最大的55岁,最年轻的只有19岁,绝大多数是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

自从1492年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世界上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的探险家、生物学家、海洋学家和地质学家,远渡重洋,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在地球的最南端找到了“南方大陆”——南极洲。

对南极的探险,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帆船探险时代、英雄探险时代、航空考察时代和常年考察站考察时代。

帆船探险时代是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在1772年至1775年期间,第一个环绕南极航行一周,在他以后,又有不少国家的探险家驾船越过险滩暗礁,向南极洲进行探险。

英雄探险时代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个时期,澳大利亚探险家道格拉斯·莫森,最先登上南极大陆。他在1907年11月,第一个到达了南极极点。后来,他亲自组织和领导了2支南极探险队,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并第一次在南极大陆使用无线电波通讯。如今屹立在南极大陆上的澳大利亚莫森站,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探险家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航空考察时代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探险家查理德·伯德,在1929年11月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越南极点,并进行了大量的航空测量工作,取得了不少珍贵资料。

常年考察站考察时代,是从20世纪40年代直到现在。据报道,现在世界上已有26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0多个常年科学考察基地和100多个夏季考察站,目前,各国仍在争先恐后地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资源富集地区建立基地,开展多学科综合考察和研究。

5. 科学考察船

向阳红10号,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1979年11月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成并交付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使用。曾参加中国首次发射运载火箭、同步通信卫星等重大科研试验任务,1984年11月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开赴南大洋、南极洲执行科学考察任务,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

2011年,国家海洋局批准新建科考船“向阳红10”号,新“向阳红10号”,2014年3月28日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当地时间2018年5月14日零点15分,随着最后一套海底地震仪回收至“向阳红10”船甲板,中国大洋第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队成功完成14套海底地震仪的回收任务。

6. 中国最先进科考船

1、俄罗斯“列宁”号

1957年下水的前苏联的“列宁”号(Lenin),是世界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其动力心脏是核反应堆,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螺旋桨推动船只。“列宁号”主要执行北冰洋地区的考察和救援活动,除了在1967年靠港进行过维修,几乎不间断地航行了30年。

2、俄罗斯“北极”号

俄罗斯“北极”级(Arktika)核动力破冰船,安装有两座核反应堆,是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首舰1975年服役。

可在北极圈内深水海域使用,破冰厚度2米。1977年8月17日,首舰“北极”号是第一艘到达北极点的水面舰船。

3、俄罗斯“亚马尔”号

“亚马尔”号破冰船一般常用两种破冰方法,当冰层不超过1.5米时,多采用“连续式”破冰法。主要靠螺旋桨的力量和船头把冰层劈开撞碎;如果冰层较厚,则采用“冲撞式”破冰法。冲撞破冰船船头部位吃水浅,会轻而易举地冲到冰面上去,船体就会把下面厚厚的冰层压为碎块,如此周而复始。

4、俄罗斯“50年胜利号”

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该船于2006年建成下水试航,2007年正式交付使用。

“50年胜利号”号船长159米,宽30米,有船员138名,满载排水量2.5万吨,最大航速21节,航速为18节时最大破冰厚度2.8米。

5、俄罗斯“马卡罗夫元帅”号

2011年1月,在鄂霍次克海将一艘被困在冰层中长达1个月的大型鱼品加工船救出,这艘船从2010年底起,就与其它几艘船被困在鄂霍次克海海域厚约2米的冰层中,无法行动,不得不请求救援。而这次救援,耗费了大约500万美元资金。

6、美国“北极星”号

“北极星”号(WAGB-100)是世界上最强的常规动力破冰船,满载排水量13000吨,隶属于美国海岸警卫队。

“北极星”号破冰船,共建造2艘,1976年服役。全长121.6米,装备2架直升机。“北极星”号能以3节航速连续破1.8米厚冰,如果用倒车冲击法,可破开6米厚的冰。

7、美国“北极海”号

“北极星”的姊妹舰“北极海”号(WAGB-11)。

8、美国“希利”号

美国现役最大的破冰船是“希利”号(Healy、WAGB-20),1997年下水,1999年服役。“希利”号船长128米,宽25米,吃水9.8米,最大航速18节,满载排水16700吨,主要作为高纬度科学研究平台和执行冰区护航任务。

“北极星”号与“希利”号、“北极海”号共同组成美国海岸!

7. 我国科考船

5号科考船是辅助卫星发射的,主要工作是在发射卫星时检测卫星轨道和中继卫星指令的,因为卫星发射时要围绕地球好几圈才能入轨,5号科考船开到远洋到我国国土外,本土不能检测的地方工作,另外还有一部分用途是检测别国弹道导弹轨迹。

8. 科考船命名

托木尔峰——天山最高峰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比博格达峰更加雄伟,直插云霄的托木尔峰,又有一番独特的雪山风光。这座天山最高峰,位于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西南20km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它周围6000m以上的高峰达十余座,除汗腾格里峰外,还有形似花朵的雪莲峰,洁白的大理岩上覆着白雪的阿克塔什峰(白玉峰),形似卧虎的却勒博斯峰(虎峰),为纪念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登山科考队命名的科学大峰等等。这些巍峨耸立的群峰,披着银盔白甲般的冰雪,在湛蓝的天穹下银光闪烁。

9. 科学考场船图片

根据2021年度内河船舶船员考试工作计划以及辖区需求,乐山市地方海事中心于4月13日至16日开展了内河船舶船员适任岗位实际操作考试。

考试严格执行国家海事局内河船舶船员实际操作考试规范及其相关要求进行,设置了岷江大件航道乐山至宜宾段约150公里航线,安排考试船舶2艘,考官2人,评估员5人,确保实操考试安全有序,过程规范公正。来自乐山、雅安、眉山、绵阳、内江、泸州籍的58名驾驶和16名轮机员共74名船参加了乐山考点考试。四川省地方海事局船员管理专项检查组对本次考试开展了现场督查,并对乐山船员实际操作考试的组织程序和实施过程表示了充分肯定。

10. 科考船构造

不影响。

破冰船是把冰层破开碎冰还在并没有融化,是没有冷热交换的,和冰层融化没有关系。

破冰是指利用船本身的机械动力和坚固的船首结构来撞击冰层,或者是骑到冰面上利用船首巨大的重量压碎冰层的破冰方式,主要用于航道开拓,比如极地科考船,比如北方江河的破冰开道船。在极地区域的船,他们破冰就是为了航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必看十大热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