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LNG船焊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有几个船厂可以造LNG
这个分为大船和小船,目前制造大船14.7万方的,是上海的沪东造船厂
制造小船1~4万方的,多了,大连因泰、斯考根、浙江元合、上海江南造船厂、上海外高桥船厂
中国造lng船的技术来自哪里
2008年5月,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交付了中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鹏昊"号,公司管理层、技术专家都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认为中国造船厂已掌握世界尖端造船技术,缩短了与日本、韩国的差距。中国首次摘下造船皇冠上明珠 。
美国焊工工资多少一天
根据美国州和联邦的规定,一个基建工人每小时的最低工资是79.63美元,一个焊工每小时的最低工资是96.69美元。
拓展资料
一、中国焊工界的“四大天王”!年薪过百万的焊工你见过吗?
第一个给大家介绍的是沪东船厂张冬伟
师承名师:秦毅
工作领域:专注焊接LNG船殷瓦钢内胆,
获得荣耀:曾荣获全国技巧能手是中国广大“造船工匠”的典型人物,不但是造船人传承“工匠精神”的代表,也是中国工业产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先进代表。
二、沪东船厂秦毅
得意高徒:张东伟
工作领域:专注LNG船焊接技术攻关和殷瓦焊工培训,沪东中华殷瓦焊工培训、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焊接技术攻关等工作
获得荣耀: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在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第六届的焊工技术比赛中夺取头冠、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被授予“中央企业青年成长成才身边的榜样”称号,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三、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特级技师高凤林
荣耀称号:焊接特技技师、‘’火箭焊接第一人‘’
1991年,高凤林以精湛的技术和突出贡献被破格评聘为国家技师。
1997年,他被评聘为高级技师,2000年又评聘为特级技师。
工作领域:专注‘’火箭发动机‘’等核心部位的焊接,全国十大能工巧匠。
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焊接动车转向架的李万君
荣耀称号:李万军大师,大国工匠、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2016年度感动中国代表人物
“技能报国”是他终生夙愿,“大国工匠”是他至尊荣光。
三、当今10大冷门专业是什么?就业方向是什么?
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我国今后几年急需的人才主要是以下八大类:以 电子技术 、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 经贸人才;律师人才。“入世”后,外贸、法律、外语专业需求将增长,信息类专业毕业生 需求会更旺。_ 从调查显示,2000年高考志愿中“热门专业”与1998年相比多少有些微调,而“冷门专业 ”还是农、林、水、地、矿等几行。2007年考生最希望报考的专业(前22位)依次是:计算机 应用/软件、医科/中药、法律、外语、电气工程、经济、贸易、生物、财经、师范、新闻、 中文、金融、行政管理、税务、信息工程、通讯、邮电、艺术、表演、建筑、土木
有谁知道沪东第一艘LNG船何时正式交付,何时第一次装货?
不对吧!已在试航。2007年8月至9月,中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船(LNG)将按预定计划,在业界的关注目光中正式出海试航。 作为世界民用船舶建造“皇冠上的明珠”,迄今只有日、韩和少数欧洲国家能建造的高技术产品,LNG的建造与完工不仅成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强大科技实力的见证,更成为中国船舶工业快速崛起的一个缩影。 自主创新下的“跨越式发展”图景 “没有自主创新,一个产业必将失去发展出路,对处于世界激烈竞争中的中国船舶工业尤其如此。”中船集团副总经理谭作钧说。 作为我国船舶工业主要力量,中船集团自1999年7月组建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从艰难起步到行业“巨头”的跨越,其发展态势日益引起世界船舶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现实的数据成为最好的诠释:2006年,中船集团造船完工107艘,602万载重吨,这一产量约占当年全国造船总量的43%,排名世界造船集团第二位。从1999年到2006年,基本上以年递增70万载重吨的高速度增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规模实力的迅猛增长只是一个方面。在产量激增的背后,是中船集团对船型不断的开发优化和一批品牌船型的相继“亮相”:被誉为“中国沪东型”的74500载重吨散货船由于设计的创新与优化,一举获得意大利、希腊、香港船东50艘订单;集团旗下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已累计获得100多艘17万载重吨系列绿色环保型散货船订单,国际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上,并拥有了该型船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 实力来源于创新,换来的则是国内外市场的青睐和回报。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船集团手持船舶订单超过4200万载重吨,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10%以上,骨干船厂生产计划已排至2011年底。 在国内船舶行业干了大半辈子的王为老人感叹:“自主创新品牌撑起船舶工业一片天,吸引世界大船东争相到中国船厂订船,这的确是船舶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是中国造船人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创新赋予的“底气”与“自信” 正是由于自主创新所赋予的实力和自信,使中船集团在8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从“造船工人”到“设计师”与“需求引导者”的转换。 我国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的发展历史,正是一部自主创新的生动历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的FPSO从“无”到“有”,再到公认之“强”,仅用了20余年时间。而中船集团所属的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正是我国FPSO设计开发的最主要力量。目前,该院参与设计的FPSO已经占到全球份额的1/6,该院也成为国内唯一、世界知名的FPSO设计单位。 同属于中船集团旗下、被誉为“中国第一船厂”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于2005年3月在国际招标中击败韩国三星、大宇等强劲对手,成功中标为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建造30万载重吨FPSO,中船集团对该产品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充分显示了中船集团在FPSO建造方面的强大实力。 创新带来自信,更带来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勇气。在中船集团的组织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等船厂全力对LNG的建造技术进行攻关,先后投入科研经费上亿元,逐步掌握了LNG建造的关键技术。我国建造的第一艘LNG从2004年8月建造合同生效,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出坞下水,今年8月至9月将出海试航,10月份将交付使用。如此的速度和效率,足以让业界注目。 “造船强国”的海洋之梦 “现实的进步只是一个起点,再经过数年的努力,到2015年,中船集团将力争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从而推动中国成为真正的‘造船强国’。”中船集团一位负责人在采访中对记者说。 不懈的海洋之梦正化作现实中坚定的步伐。来自中船集团的资料显示,目前集团自主研制的各种船舶与设施产品“已能够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适用于任一海区和海洋工程”。 根据中船集团提供的最新消息,沪东重机有限公司目前已成功承接并开始建造7K90MC-C大功率低速柴油机,这将打破进口主机垄断国内大型集装箱船主机的局面。 从1999年中船集团组建时的95万载重吨年产量,到2006年造船完工602万载重吨,再到今年上半年手持超过10%的世界船舶市场订单份额,中船集团依靠自主创新,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更发送出“中国造船业”的无穷魅力。国际海事界发出这样的评价:“中国造船界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改变着世界船舶工业的格局!” 查看原帖
中国大国工匠人物事迹有哪些?
1、彭祥华
彭祥华,男,汉族,群众,初中学历,籍贯重庆铜梁,1969年6月出生,中铁二局二公司兴泉铁路项目部副经理、高级工。
2015年,彭祥华参建川藏铁路拉林段,他所在的标段是其中最难的一段,路段地质非常复杂,生态脆弱,施工要求非常高。
有一次地质勘探,需要技工沿绳索从五六十米高的悬崖上顺势而下,脚下就是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不少工友都不愿去接这份“苦差事”,但彭祥华却挺身而出,独自一人“飞舞”于悬崖峭壁之上,并顺利地勘探出了所需的资料,为以后的成功爆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徐立平
徐立平,男,1968年出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国家高级技师、航天特级技师。
自1987年入厂,徐立平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固体燃料发动机是战略战术导弹装备的心脏,也是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关键部件。
它的制造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发动机固体燃料的微整形。雕刻固体燃料,也就是火药,极其危险,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火药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发动机点火之后,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爆炸。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这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3、王进
王进,男,1979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班副班长,高级技师。
20年来,他经历过的带电作业100余次,累计减少停电时间300多个小时,多次完成抗冰抢险,奥运、全运保电,十八大保电,线路防舞动治理等重大任务,为社会节省电量1000万度,避免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4、张冬伟
张冬伟,生于1981年12月,大专学历,现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液化天然气)船的围护系统二氧化碳焊接和氩弧焊焊接工作。
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建造技术只有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极少数船厂掌握。
研发建造LNG船是沪东中华人响应党中央关于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号召,为实现中船集团公司“五三一”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次自我挑战,它对于推动和保障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张冬伟是中国首批LNG船建造者之一,他从开始接触LNG船开始就立志为中国LNG船建造事业做出贡献。
在建造过程中,张冬伟发扬了沪东中华“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LNG系列船的顺利建造做出了突出贡献。
5、周平红
周平红,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
传统POEM手术容易损伤患者食管,周平红另辟蹊径,在病人的食道管壁的夹层中,建造一条隐形隧道,不仅减少了患者痛苦,也让中国的消化内镜微创切除技术领跑世界。
关于《LNG船焊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